【光明论坛】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发布日期:2023-07-06 浏览次数: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这一全新战略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蕴含着深刻的大历史观、大文明观和大发展观。

以深邃的大历史观铸牢中国道路的文明根基。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原生态文明体,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发展脉络,这是中国道路的坚实根基和深厚底蕴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明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并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这一论断从文明的高度强调中华文明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性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如果不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和核心价值,则无以从深层次解释现代中国发展的底层逻辑和本质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文化主体意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永恒价值,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中华文明肌体,植根中华文化沃土,以整体性、融贯性、系统性的思维把握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内在连续性,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赋予传统精神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以深刻的大发展观推动中华文明创新发展。赓续传统,是为了创造未来,文化传承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和创新性,中国历史上经历多次外来文明的输入,但始终在保持内核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吸纳新的文化要素,推动自身的文明更新,中华文明正是在薪火相传中革故鼎新,获得了强韧的生命力。

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两个结合”是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马克思主义作为现代思想资源,用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对中华传统精神价值进行拓展、重构和超越,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二者结合的结果是“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两个结合”标志着党的理论创新的新境界,也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承续中华文明道统的历史使命。中国当代的文明创造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古老文明传统赋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开辟新的文化空间,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培育创造新时代的文化形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正是在此意义上,“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以宏阔的大文明观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以文化定义自身,有着强烈的文明诉求。在漫长的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开放包容、协和万邦的开放胸怀与周边民族之间长期交往交流,形成了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关系格局。这种历史传统也决定了今天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立场,即秉承亲诚惠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尊重每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坚信每个国家都有权力依托自身文明传统选择自己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不仅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且立志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新的文明观,倡导天下一家、自利利他的包容式发展,与以西方中心主义作为底色、强调霸权竞争、零和博弈的价值取向形成鲜明对比。在2023年3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议中,中国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并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庄严承诺。中国在为推动世界经济、政治的良性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在努力为世界提供公共品,“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全人类共同价值”等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为新的全球治理格局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在此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实践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来源:人民网

Baidu
map